徐特立:教育救国的先行者,风云人物生平简介

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之中,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出生的徐特立,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877年2月1日,徐特立诞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9岁时,他开始读私塾,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经过六年的学习,他辍学回家,但未能长久地安静下来。在家的时间里,他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为后来的“抽刀断指”的行为打下基础。

1905年,徐特立考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并在毕业后成为高小教员。他的激情与热忱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他还应聘到周南女校任教,这是他踏入教育界的一大转折点。

1910年,徐特立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并支持武昌起义,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他参与政治活动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其思想影响力远超地域限制。

1913年至1924年间,徐特 立曾多次赴欧洲勤工俭学,并对比利时、德国等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段经历使他对西方现代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其后来在中国推广新式教育奠定了基础。

1927年5月,在“白色恐怖”之中,徐特立毅然加入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此后,他曾任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以及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等职务。在延安期间,他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并担任院长,还曾作为代表参加过七大和八大的会议。

1931年1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苏维埃大学副校長。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其在国内外工作也逐渐集中于抗战事业中。他以57岁高龄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位真正的大无畏英雄。

1949年之后,由于健康原因,请辞一切职务,但仍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直至去世。在1968年的11月28日,享耕91岁光景的一生,在北京逝世。他的遗产包括《徐特立文集》、《师陶文存》及其他许多作品,其中反映的是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以及一个人不屈不挠追求知识与真理生活态度所致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