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他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

光绪八年举人后,他曾任北京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并被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在辛亥革命后,他在北洋军人的正志学校教学,同时也创办了苍霞精舍——今天的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林纾以意译外国名家的小说见称于时,其题画诗风格浓厚,以山水为主,有淋漓之趣。晚年居北京,他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作矣。著有《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林纾思想变化从进步到保守,从维新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崇尚程、朱理学,对古籍研究深入,对桐城派有自己的看法和批评。他认为学习桐城派古文应知变化,不仅要守法度,还要超出法度外寻找道力。

林纾作品包括古文和翻译作品,如《茶花女》与《迦因小传》的翻译,以及大量西洋小说的翻译。他的古文论以桐城派为核心,但他也提倡学习左、庄、班、马、韩柳欧曾等人的文章 style.

总结来说,林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