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定:元末著名将领
在至正年间(1354年左右),汀州府判蔡公安招募民兵讨伐贼寇,陈友定应征加入。蔡公安对他另眼相待,任命他为黄土砦巡检,并因其平息山寨之功而升为清流县尹。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天完元帅陈友谅派部将康泰、赵琮、邓克明等进攻邵武;同月十一日,邓克明占领汀州并围攻清流。陈友定率军屯于县前平安寨,在邓克明军立脚未稳时出奇兵偷袭红巾军营,将其击败并追击至宁化。
翌年,元朝福建行省授予陈友定汀州路总管一职,他率兵抵御红巾军。在黄土寨发生的激战中,他勇不可挡地击败了邓克明的部队,并俘虏了其部将邓益,因而被提升为福建行省参政。
同月底,由于天完皇帝徐寿辉被杀,自称大义帝的陳友谅再次发动攻击,但遭到坚决抵抗。陈友定修筑崆峑岭关寨及南北寨工事,以防备再次入侵。
至正二十年的夏季,大义帝杀害了天完皇帝后自立称帝,其国号汉取名大义。次年,他命大将邓克明再次进犯汀州等地。一路上攻城略地,对永丰、宁都、石城、宁化等县造成威胁,最终攻下宁昌和光泽。此外,还设立多个兵寨围困建宁城半载之久。当守将完者帖木儿急需援助时,陈友定的救援使得敌人溃退,从而收复了建阳和崇安两县。
至正二十二年的五月,一举攻下汀州后,陳友定开始统治全福建。他威迫福建行省平章燕只不华,被认为功劳第一,因此被晋升为参知政事。不久,又获得延平设置分省,并以此位阶封他为延平地方官员,这样陳友定完全控制了整个福建八郡地区。
尽管出身于农家子弟且文盲,但陳友定通过文学人才如郑定和王翰来增强自己的文化形象。他还学习写作五字小诗,其中富有意境和道理。不过他的独揽权力导致严苛赏罚政策,使得任何违令者都要承受极刑。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如漳州守将罗良向他提出批评,但最终还是被处死。此事件导致陳氏声望一度高涨,但也让他的统治更加专制和残酷。
朱元璋建立吴王之后,与 陈氏势力接壤,最终发动对抗。胡廷美、何文辉从江西直达杉关,而汤和与廖永忠则由海路攻击福州。在这场冲突中,不仅士卒大量投降,而且许多地方官员也拒绝服从或直接反叛,最终导致 陈氏势力的瓦解。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当朱元璋的大军逼近时,即便是当局者也开始怀疑是否应该继续战斗,或是寻找其他解决方案。但最终,他们选择站出来誓言要用生命捍卫他们的领土,这种决心虽然坚固但却无法改变历史走向。而最後於1367年的某個時候,在一個雨后的夜晚,由於見到軍情慘淡,便決定與兒子一起飲毒自盡,以完成對國家的最後忠誠。在歷史上,有人評價他們為“闽有三忠”,即朋友们所尊敬的人物之一。但這樣強烈決絕的心態,也成为了他們名字後世傳唱的一頁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