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陈友谅的人物,他出生于沔阳一个渔家的家庭。他的祖父原本姓谢,但后来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亲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他自少便读书,略通文义。在他的祖先墓地被卜者预言将会富贵之后,他心中暗喜。

1355年正月,徐寿辉派遣倪文俊破沔阳,而陈友谅则加入了红巾军,以簿书掾的身份开始,其后因功升任元帅。1357年九月,当倪文俊企图谋害徐寿辉未成而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时,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并吞并了他所率领的军队。

随后,在1360年(至正二十年),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安庆,将其从敌手中夺回。长江以南,只有朱元璋部最强。同一年,又攻取池州、太平和鄱阳湖战役等地,最终在康郎山与朱元璋相遇,但最终败北。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两方再次交战,在泾江口大战结束后,汉军土崩瓦解,而太子陳善儿被擒。在这场战斗中,由于连续失利和粮食短缺,加上飞箭射中的致命伤害,最终导致陳友谅死亡。这场战争标志着漢朝的灭亡,也是陳氏政权覆灭的一个转折点。

历史评价刘基曾说:“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不正名号,其心无日忘我。”朱元璋则认为:“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人都很骄傲,但是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

杨璟评价道:“当时那些如陈、张之属,他们窃据吴、楚,用船堵江河积粮过山岳,用强将劲兵自称无敌。但是在鄱阳一战中,他们丢掉了首级,然后又去东讨张氏,从而面缚于敌。这不是因为人的力量,而是天意决定的一切。”

高岱认为:“虽然项羽也许比他更伟大,但是剽悍狡猾到这种程度,大困不馁屡败复振,这样的能力开疆拓土,一时之间能拥有荆、楚,那就是一位英雄。”谷应泰总结道:“从古到今,没有人能够像我们的大帝一样统治整个中国。”

然而,无论如何评价,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当代史学家一般认为,是由于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以及对内外情况判断失误,使得 陈氏政权最终失败。而对于个人勇敢和领导才能,则给予了一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