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察形态的变化,理解对方的身体状态和动作节奏。这种认识对应的是如何有效地应对敌人的形态变化。如果对方力量强大,速度快,那么我们不能使用太极套路中的慢动作来回应,而是要随着对方的进退快慢而调整自己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对方最初的动作,这个阶段称为“一动”。这时候,对方的速度和力量还未完全形成,所以处理起来最容易。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可以继续破坏敌人的发力距离,使得他们无法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从而达到无损且有效的防御效果。若再次失去这一机会,则需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受并转化敌人的力量,使其无法形成有效攻击点。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从远离到靠近敌人发力的距离,是掌握拍击技巧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太极练习者长期难以达到的难题。

第二个要领是懂得劲道,即使在刚开始处理对方力量时就已经开始起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敌人接触的一瞬间,用听劲技巧感知并控制住对方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发挥出超越常规的人类能力。

第三,实战中必须实现化发结合,即同时进行反击和防守。这通常涉及一个误区:当我打败了对手之后,我再去攻击,但他们又变成了另一种招式,因此只能不断适应和反复运用这些技术。其实,这种不停地适应只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化发结合。在实战中,一切都是阴阳相生共存,没有先前后之分或先攻后守之说。要做到化发结合,就要遵循“遇力成桩”的原则。而所谓桩,它必须活跃,不断调整,以虚实交替方式承受力,并根据对手重心移动的情况灵活调整桩位,以摧毁对手的力量。此外,还可以采取向前挤、向后推或绕步等不同的姿势施展各种劲法,如摆、扫、挒、扭等。总结来说,就是在同时承受并转换对手发出的力,同时通过桩位进行摧毁。

第四,我们在实战中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判断对方力量大小?即使对方力量再大,只有当它真正作用于自己身上才算数,在尚未作用之前,就没有大小可言;因此,无论大小都不是问题。一是在面对快速移动时如何保持平衡?如果快速加速,其目的是打乱防御节奏以便混水摸鱼。我如果能够随着他人的速度变化而迅速反应,那么即使他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轻易进入我的身边四处探索二是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急促或缓慢响应?这似乎看似是一项依赖体质素质比较高的问题,但实际上更深层次上的挑战来自于技巧水平。关键在于能否熟练运用直线劲道,无论手脚,在无需考虑空间距离和旋转的情况下,都能立即释放出巨大的威力,这就是太极武术!五是在何种条件下完成承受与转化 力量?这是一个身心协调的大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推举训练,还包括全身试炼猛烈与高速力的挑战,直至每个角落都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压力,并将其转变为自身增强的情景。这才真正达到了功夫圆满完成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