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字亨父,号德机,是中国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在他的母亲熊氏的培养下,他从小聪颖过目成诵,擅长诗文。范梈师承颜延年、谢灵运,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在大德十一年的朝廷官吏中,他以其才华驰名,被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
随后,他历任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等职位,在任期间,不畏艰险,对待公务持之以恒,同时也积极揭露社会不公,如对福建文绣局征集老百姓女子无偿劳动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评。范梈的人格品质被后人称赞为“独立特行之士”。
他还曾撰写散文《秦汉》,其风格多样,以冲淡闲远著称,并有一些涉及社会现实的问题,如《闽州歌》、《社日》等作品。在诗歌创作方面,范梈善于古体诗,其风格高妙,与颜延年、谢灵运齐名。他的一首绝句“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尤受推崇。
范梈共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其中包括了大量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作品,也反映了他处世廉正的态度。他的诗作具有唐诗特色,有乐府味道,被誉为“如绝色妇人,说尽脂粉,与人斗妍,无有及之者”。
关于籍贯争议,有学者认为他是江西清江县人,但此说并未得到普遍认可,而是更多地认为他是江西樟树县(今属江西省樟树市)人,这一观点得到了权威书籍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支持。
总结来说,范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品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