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元代诗人,以其高雅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他的生平可追溯至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父亲早逝,母亲熊氏独自抚养他长大。范梈从小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他的文学才华受到颜延年的和谢灵运等人的影响。他在大德十一年(1307)到京师时,便已名声显赫,被朝廷官吏所推重。
在仕途上,范梈曾担任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等职位,他不畏艰难,在任期间积极巡视偏远地区,为百姓疾苦写下了许多感人文字。在文坛上,他以淡泊如水之姿,不求私利,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诗歌作品多为日常生活与朋友来往应酬题材,同时也涉及社会现实问题,如《闽州歌》、《社日》等作品。
范梈的散文亦有佳绩,其文章清新流畅,与唐代临晋帖相媲美,但又不同凡响。他的诗作中,有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这样的句子,让后人赞叹不已。他还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其中部分作品被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传世千古。
然而关于范梈籍贯的一点争议存在,有学者认为他是恩施一带人,这种观点基于元史中的记载以及恩施古称“清江”的事实。但根据权威文献,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应当认定他为江西清江县人。此外,他的门徒傅若金、虞集均来自临江府,与他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范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其思想品格和艺术成就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