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李岩在历史上的真实性以及他那令人瞩目的才能。
在古代,有许多故事会被流传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就会变得不那么真实,有时甚至会被加上神秘色彩。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普遍认知比较低的时候,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到了现代,很多古代故事都被后人所质疑了。
比如说,这篇文章要讲述的人物,他是一位名叫李自成身边最牛的谋士,其智商堪比诸葛亮,可惜,有人说他根本不存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说到这里,你们应该已经知道这篇文章要说的就是谁了,那就是李岩。李岩,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明末的历史中,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据《明史.流贼传》记载:“杞县人李信者,逆案中尚书李精白子也,尝出粟赈饥民,民德之曰,李公子。”据记载,天启丁卯年举人。这说明他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学问能力,并且他的父亲、兵部尚书加衔的是山东巡抚兼职官员,因此家里的经济地位也是相当显赫。
然而,对于他的具体事迹,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版本。等到乾隆皇帝编《明史》时,那几种说法经过照单全收后的加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神奇的情节:他原来叫做“张公子”,河南杞县人,以举人的身份出现,而父亲则是一位崇祯初年的兵部尚书。他一开始便是个乐善好施、慷慨施舍、为百姓请命求灾荒救济却反遭逮捕并因红娘子的帮助得以逃脱,然后投奔了张居正(误)——后来成为大顺政权领袖张居庸(误)的起义军。而加入此军后,他便成了主将,从策划到执行各种战略计划,并发表过著名口号“开门迎闯王,不纳粮”的话语,使得张居庸获得了一夜之间爆红,让整个国家对他们产生了无限敬仰与支持,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也许是在战争压力下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吧,他未能继续保持这个状态,被迫离开自己的位置,只留下遗憾及悲剧结束结局。在最后,无情地因为谗言受害,被杀害了,而且还有弟弟一起失去了生命。
但实际上,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一个角色,因为郑廉曾经亲身参加过大顺军,并且在《豫变纪略》中否认过杞县有这个人物,同时康熙年间出版的大型地方志《杞县志》里也有一个专门针对这件事进行辨析并否定这一点,所以有些人们认为这个人物可能不是真的存在。
之后,一位海内外皆闻名的深入考证严谨著称的顾诚先生,在1978年通过长期研究终于发表了一篇题为《考察有关" 李公子" 的问题》的文章,其中指出了多处不合理之处,以及几个关键性的矛盾,如只有两个人姓氏相同,即使如此也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人。但是从地方志来说,只翻阅1000多部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至于那个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即凭借忠心耿耿而死的事迹,也同样受到质疑,而顾诚先生根据分析结果完全否定这种情节发生的情况,并最终得出结论:“我是不相信在农民战争中的曾经有人叫做' 李公子' 的。”
因此,从理论上看虽然顾诚先生没有完全证明没有,但通过层层剖析剥皮之后,现在我们基本接受"史无此事"作为一般观点,因此,这个智商堪比诸葛亮、一生英勇斗争,为世间所有英雄行为树立榜样的伟大的谋士,就像小说里描述的一样,在真正生活中似乎并不真的存在!
关于这类内容,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给大家,如果喜欢,请关注我们的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