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年,喜塔腊氏出生在内务府大臣和尔经额家里。
1774年,喜塔腊氏通过选秀,进入紫禁城,被乾隆一眼相中,被指婚给十五皇子永琰做嫡福晋。
那时的永琰,已经被乾隆秘密地立为了储君。
那一年,喜塔腊氏刚15岁,像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一样,娇艳欲滴,赏心悦目。
喜塔腊氏虽然出身不显贵,但她性格柔顺,知书达礼,进退有度。
婚后几年,他们琴瑟和鸣。1780年,她为永琰生下了第二女。此后的四年间,又先后为永琰生下了第二子绵宁、第四女庄静固主。
乾隆作为爷爷,对绵宁非常喜欢,一天到晚抱着他去御花园玩耍。给绵宁摘花瓣、捉蜻蜓。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是绵宁最快乐的时光,他用稚嫩的笑声,将爷爷的心给牢牢拴了住。
1795年,当乾隆感觉自己在皇位上坐了60年,就该超过爷孙辈的时候,他把帝位禅让给了永琰,即大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嘉庆,而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1796年的正月份,她被册立为皇后,与丈夫迁到毓庆宫居住。那同年的二月份,她父亲和尔经额,被嘉庆追封为三等承恩公。这对门庭若市多年的家族,在龙恩普照之下,不久就变得兴旺发达起来。
因为太上皇乾隆禅位之后,并没有离开紫禁城。她尽管贵为皇后,还得每天都去给乾隆的几个后妃请安。她处处都得表现出谦卑和恭顺,不敢有任何疏忽,以免再惹太上皇不高兴,从而为嘉庆带来麻烦。
1797年的2月初7日,她病倒了。在一次小产过后没几天,就病倒了。不管是何种好药吃下去,都无法奏效。她像一枚离开枝头的树叶,一天天枯萎,一天天憔悴。任凭嘉庆帝如何想挽留住她,都回天无力。她最后在宫女帮助下沐浴并化淡妆。但入夜睡下,便再也没有醒过来,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一生的显贵而平淡生活,只活38岁。
嘉庆悲痛欲绝。他与喜塔腊氏是结发夫妻,他们感情深厚。相濡以沫这23年来,他们心心相印。不论嘉庆后的多少少女人,她仍是他心头最爱。他提笔写了一首《大行皇后挽诗》:
琴瑟和鸣忽断弦,
冬宵夏昼甘三年。
云烟缥渺归冲漠,
儿女伶仃忍弃捐。
意外突成今日事,
心中拟结再生缘。
坤仪定位悲期发,
此恨绵绵万古牵。
这首诗虽然不算长,但字字千斤句句走心。在纸上挥洒跳跃的是他对她的深情厚意。当所有丧事按惯例应该昭告天下的,大操大办,但由于当时的大权还握在太上皇手里,所以只能保持低调,不敢过于张扬,以免惹怒太上皇尤其是她的英年早逝,让乾隆觉得很晦气。但他除了摇头叹气,没有任何反应。当她们举行丧仪规格最低的一次葬礼,每个人都穿着平常衣服,也没有挂白花,那些繁复的手续全部免除掉。在治丧期间,这一切都是如此简单自然,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需要隐忍的小步骤。而且,这样做让那个严厉但又神秘的人满意极了,他夸奖说儿子孝顺5月份,为她赋予谥号“孝淑”,成为清朝史上的独特存在,最终安葬于昌陵地宫中。在那里,她将一直伴随着她的丈夫直至世界尽头。而那个时代,那个故事,那个名字——喀拉图克图——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温暖与哀愁,它是一个关于爱情、忠诚与遗憾的小故事,在浩瀚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