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开阖,如同天际云卷云舒,绵密而深邃。开阖,是变幻无穷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自然界的生老病死与灾难变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间万象,变化莫测,人心情感亦随之起伏,就如同太极拳中的进退、圆方相互辩证。

太极拳中蕴含着多重解释,每一种姿态都可能是“开”或“阖”的不同体现——前进是“开”,后退则是“阖”。大圈为“开”,小圈为“阖”,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的,“开”与“阖”的程度也因人而异。

内心的开放,是真正的打开,而胸怀宽广,则决定了这一过程的深度。事物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外在循环,这正如太极拳中的传承和理念所示。在架式和流派上,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习惯和特点,但更关键的是个人劲路与劲点,其建立依赖于对自我内心探索的理解和实践。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像字体一样独具风格,而练习太极拳,也就像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方式。当我们追求规矩,却不能忘记方圆之道,那才是通向真谛的一步。

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坚持腰板、力显、拙劲,使身体保持一种不协调状态;随着不断磨砺,我们逐渐达到松柔、随顺、透劲,让形态变得更加完美。但这种完美,并非单方面,而是在手眼身法步各方面全面协调中实现。

杨氏太极拳追求的是虚领顶劲,以含胸拔背为基础,松肩沉肘以配合腰胯沉稳,同时气沉丹田,让步如猫行,这便是一种完整而平衡的大圆。大圆不是忽略细节,更不是盲目整合,而是在所有元素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即所谓的手眼身法步五者共奏一曲圆舞曲。

同时,在练习中,我们也要立身正坐,以形正意庄作为方针,同时保持形松神敛,不仅要动作流畅,还需避免滞留或浮躁,使得动作灵活自然,从此走上了慢而不滞、松而不浮、灵而不飘、大致均匀的小船,小船虽小,却航向远大。这,便是我国古代武术之一门学问——太极拳所倡导的人生智慧与修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