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鼎盛时期,其西域征服达到顶峰。金帐汗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汗国,在蒙古帝国西部边境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然而,这个曾经强大的汗国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而走向衰落。

首先,金帐汗国内部政治腐败严重,长期以来,一些高级官员因为权力的争夺而互相斗争,这种混乱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统治能力。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加上对蒙古文化和制度不够适应,使得一些贵族开始产生独立思想,他们想要摆脱蒙古人的统治,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反抗运动。

其次,金帐汗国内部经济也出现了问题。由于长时间战争导致资源枯竭,加之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再加上商业活动受限,因此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这使得政府难以维持正常运作,更无法有效应对来自周围民族和其他游牧群体的威胁。

再者,随着时间推移,对外关系也变得紧张。特别是在与东方的大明王朝以及南宋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使得金帐汗国不得不分散兵力来应对这些挑战,而这进一步削弱了其内政实力。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气候变化。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大范围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对于依赖草原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不仅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也严重损害了畜牧业,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

最后,在这一切背景下,最终导致金帐汗国覆灭的是1340年至1342年的黑死病爆发。这场疾病极大地摧毁了人口,同时还带来了社会秩序的崩溃,让这个曾经强悍的大帝国迅速走向解体。

随着金帐汗国的一步步衰退,它为元朝提供了一个空白区域。当元顺帝在1370年正式宣布建立“漠北行省”,并派遣自己的将领管理这片土地时,是为了巩固自己对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控制,并通过这一举措确保蒙古帝国版图完整性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基础,为元朝历代帝王提供了一块新的扩展领土和展示自身霸主地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