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化,明朝的西洋火炮专家和儒将,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今上海浦东),有子3人。父亲孙继统致力于诗作,不愿为官,后迁居嘉定。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他“天资异敏,好奇略”,曾到上海县徐光启学馆受业。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孙元化因恩师徐光启接触到西洋教士和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在天启元年(1621)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使得嘉定成为中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在天启二年(1622),辽省防务吃紧时,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被朝廷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并筑宁远城,有着重要贡献。(《明史·孙承宗传》)随后他被保荐从军辽东,与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被誉为“识慧两精”。次年,他助袁崇焕守宁远,当时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猛攻宁远,但由于11门大炮威力惊人,使努尔哈赤身受重伤,最终七个月后病死,这场战役被称为“宁远大捷”,证明了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不过,由于奸人的专权行为,比如魏忠贤的权谋,加上 袁崇焕引退,此刻他也被罢官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