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瑜(?-1645),山西保德人,字玉铉,以明末大臣之姿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万历年间,他以进士的光芒闯入政治舞台。崇祯五年(1632),他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面对着农民起义军的猛烈攻势,名声远播于关陕一隅。
七年后,他得到了更高的职位,被提升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在这关键时刻,他带领部队驰骋于均州,调集各路将领围剿那些不断扰乱边疆的起义军。在李自成等人的农民军被困于汉中的时候,他们假意投降,但由于明军严密包围,没有逃脱。于是,这个策略性的诈降成为了陈奇瑜檄文所传达的一种信息,使得所有经过其辖区的地方郡县都能得到及时通报。
当这些被围困的义军出现在栈道上,并连续破坏宝鸡、凤翔和麟游,一片恐慌之中,各省巡抚与朝廷言官纷纷上书,而最终他们遭到了除名并被送往边疆的一个结局。而就在此时,当南明唐王建立政权后,他召唤陈奇瑜担任东阁大学士,但由于距离遥远且病情加重,最终未能赴任,不久便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这段历史,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人的英勇,也看到了那个时代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和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