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交通工程的“追梦者”,邵春福教授在自然界中探索教育科研的奥秘。在东京奥运会之际,北京奥运会的回放再次引起了国内网友的热烈讨论。新华社曾报道,开幕式当天,204个奥林匹克会员协会的运动员参加了盛大仪式,这背后精密规划和科学计算是由邵春福教授及其团队完成。
30年前,当时年轻有为的邵春福考取了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名额,他深入日本交通工程领域学习,以期将中国交通发展至与日本同等水平。佐佐木纲导师预言:“30年后,中国交通状态就会如今天日本一样。”不久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交通确实出现了拥堵不堪的情况,而这正是邵春福追随佐佐木纲原因之一。
归国后的邵春福教授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教师,用他的技术创新让人无从质疑。他参与制定鸟巢车辆疏散方案,为设计方提供调整建议和组织方案,最终实现27分钟贵宾散场。这一成就消除了人们对仿真模型有效性的质疑。
2019年,中央政府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把交通强国提升为国家战略。为了推动这一目标,邵春福负责编写《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第一个专题——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基础理论研究。他致力于构建超级网络和刻画出行行为研究,为未来人的多方式组合出行奠定基础。
在培养学生方面,邵春福教授坚持“基本功”训练,如西直门立交桥的人机较量,每15分钟记录一次通过车辆数量。此举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意识到当前我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来弥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40年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国际学术交流还是在教育科研上,都没有停止过追梦的心情。对于未来的他来说,“追梦这个专业,我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