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东睿对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不陌生,但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信息高铁”。这个计划旨在突破美国的技术体系限制,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服务保障。与之相比,“信息高速公路”更多注重数据传输速度,而“信息高铁”则强调了数据处理的吞吐量和服务保障。
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高通量计算机原型系统的研制,并形成了一套从芯片到加速卡,再到数据中心的一整套产品线。在深度学习、高通量音视频处理等领域进行示范应用后,他们将逐步扩展到更多行业场景,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信息高铁”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范东睿在这条路上走了20年,每一步都经历了无数挑战。他坦言每个环节都充满艰难,但做技术创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这个过程太有吸引力,让他抑制不住那种冲动。
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2000年,范东睿和几位同事们开始设计第一代芯片,从未曾接触过硬件设计的人们,在李国杰院士指导下,一切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变得可能。他们学习数学出身,对硬件完全没有接触,但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成功地研发出了中国最早期的众核芯片——SmarCo-1(Godson-T)。
2019年7月31日,首个基于这一技术的大型高通量数据中心在江苏盐城落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能够同时处理大量任务而保持低功耗,为关键产业提供支持。这一成就是对过去20年的坚持和努力的一个缩影,也是对于未来工作方向的一个明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