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溥仪作为那个时代被选中的人,他的身上烙印着那个时代所有的动荡和不安。而这个末代皇帝的一生,也经历了态度的变迁和故事,他充满戏剧性的人生,也正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畸形。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了宫中,清廷大为震惊。北洋军前去镇压,但却无法指挥北洋陆军而导致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各国公使责令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而袁世凯则推搡,并与清廷达成协议,让溥仪退位。元年,裕隆太后颁布了溥仪的退位诏书,让他暂居紫禁城。在宫中,溥仪学习、生活直到被特赦出监狱,在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和卖票工作。
1967年,溥仪因尿毒症病倒,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派著名医师诊治,最终不幸去世。这本《我的前半生》,是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是一本具有高史料价值图书,这本自传式图书记录了一从皇帝到普通人的故事,从这本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面,末代皇帝的人生。而这样动荡的人生,不仅体现在皇帝身上,更是当时每个普通百姓遭遇。
《我的前半生》也是一个缩影,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个缩影,所以从这本自传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见,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面,末代皇帝的人生。而这样动荡的人生不仅仅体现在皇帝身上,更是当时每个普通百姓遭遇。但是这也不能掩饰书中溥仪一些思想转变混乱、对史实方面叙述错误。但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重视,《我的前半生》得以出版。
后来,还参加过三次选举,即便第三次的时候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最后一次参加选举的时候,因为身患尿毒症而病倒了,但是周恩来总理知道之后,对政协工作人员做好了指示,要确保将其病情给治好,并安排在首都医院进行治疗,最终仍因病去世于1967年10月17日,当时享壽61岁。在逝世后的几十年里,其墓先安放在八宝山,然后又迁至华龙陵园附近。此刻,我们再回望那些往昔岁月,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所经历的事故,以及他们留下的足迹,都成为了我们了解过去、思考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