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历史背景下,河南人如同朴质直爽之树,根深叶茂,却说话很少,不易被骗。他们继承了古代的风俗,朴实无华,说话不多,但一旦说谎话被揭穿,则会脸红、汗颜而不再辩解。这种特质,在当时的社会中颇受赞誉。

《广志绎》是一本人文地理书籍,由明朝浙江临海人王士性编撰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尽管王士性并非知名度极高的人物,但他留下的作品却为后世所称道。在这部著作中,他对各省人的评价颇具独到见解。

王士性曾在广西、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因此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些地方的人文风俗。他认为河南自古便是中原之地,是许多古代圣贤和明君的家乡。这使得这个地区保留了大量古代遗风。在他的笔下,河南藩王众多,当地百姓负担重重,如开封周王后裔等宗室人员生活困顿,有些甚至不得不从事苦力工作。

然而,这也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心态,即朴质直爽,不轻易骗人。一旦说谎被揭露,他们往往会感到羞愧而不再辩解。此外,他们还有一种好客心肠,当亲朋遇到困难时会集资相助;还有定期聚餐AA制,以此来帮助需要支援者解决紧急情况。此外,他还提到了洛阳居民喜欢住窑洞,并非因为贫穷,而是由于其冬暖夏凉且储粮容易保存。

在《广志绎》中,还有关于河南矿工的情况描述,他们聚集成群,以开山开矿为生,有时也涉及敲诈勒索或犯罪行为。同时,书中也有指出河南省内北south差异,如驻马店确山县以南地区习俗更接近湖广,而以北地区则基本上种植的是麦子,更接近北方的习惯。

总之,《广志绎》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视角,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候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邻居,以及他们是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