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的一生官位不高,但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被贬至饶州司户参军。
【生平】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在建中二年到贞元二年期间,他曾任韩滉的幕府判官。贞元三年,由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然而,在贞元五年的三月四日,他因“傲毁朝列”而被贬至饶州司户参军。此次被贬的原因据说是他“不能慕顺,为众所排”。在经历了这次变故后,与韦应物有诗酬唱,并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在大历六年(771年),他曾任永嘉监盐官,并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的故事。
关于顾况的生卒年代,有多种说法,《瘗鹤铭》传世版本定为开元十三年到元和九年的时间范围,但宋代学者董逌、黄伯思以及清代学者顾炎武都对此进行了考证,最终认为《瘗鹤铭》并非由顾况所作。而根据顾況《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的考订,可知顾況於757年登第後約50年的時間,即大致在806前後尚在人世。这意味着他的寿命可能超过了80岁,而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作品也因此更加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