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我的名远达,字默深,又有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我是汉族的湖南邵阳隆回人。在道光二年,我以举人的身份考取了进士,并在高邮担任知州一职。后来,我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我认为论学应该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并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我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此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我的生平始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我出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从小就喜欢读书,一直到深夜才睡觉。当时母親因为过於勤奮,每晚都定時熄灯让我休息,但我总是在他们熟睡后,用被子遮住灯光继续阅读。

9岁那年,我参加童子试,当时考官问了一个关于太极图的问题,而我回答说:“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嘉庆十五年,我中秀才;明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嘉庆二十五年,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

道光二年,我中式举人第二名。在这期间,我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此外,当时社会动荡,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加剧了他对清政权的不满和忧虑。而鸦片战争爆发,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

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工作期间,他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亲自审讯俘虏。但见战局不妙并投降派昏庸误国,他辞去职位,以志著述。在完成了《圣武记》之后,他提出了人才论观点,即国家不患财用不足,而是缺乏人才;而令不行于海外,则国非赢,而令不行于境内,则国非贫。他强调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以及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以强化国家防御能力。他主张创办民用工业,使国家富强,同时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对媚外求和路线持批评态度。

咸丰元年的知州任上,由于驿报迟误及玩视军机,被革职。不久复职,在六旬以上的年龄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最终选择辞去公务生活。他晚期更专注於佛學研究,与世隔绝至咸丰七年的三月初一日(1857)逝世于杭州东园僧舍,从此告别尘世留下了一生的足迹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