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开国君主姬发,十五岁便生下了后来成为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的武王。武王继位后,他继续委任姜子牙为国相,并与兄弟周公旦、召公奭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得西周的国力迅速增长。
在受命九年的时间里(约前1048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召集了一次大型会盟大会,这次会议吸引了800多个诸侯国的代表参加,他们共同进行了一场对商朝的模拟进攻演习。
到了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商纣王由于长期纵横捭阖,不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导致商朝内部矛盾激化,民不聊生。这个时候,由于时机成熟,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一同出兵,在牧野大败商军,最终攻入朝歌。这一胜利标志着殷商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随后,武王追封父亲文王并分封诸侯,将都城迁移到镐京(今陕西西安)。
牧野之战,也被称为“武王伐纣”,是在河南省淇县南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由于帝辛(商纣王)的过度征服和消耗,无论是从社会还是阶级角度来看,都加剧了内部分裂,最终导致其失败和身死。
《史记》中记载道,当时帝纣闻讯后,即刻调动七十万大军准备抵抗,但最终却未能激起士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倒戈而逃跑。而当时正在率领联军作战的师尚父,则以百夫致师,以此作为号令,大队人马向敌方冲击,最终取得压倒性胜利。当最后将到达鹿台之上的帝辛自焚身亡之后, 武王持白旗示意各路诸侯,并且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从而结束了这段血腥与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