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他出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从小便表现出过人的学识和智慧。魏源的学术主张强调“经世致用”,他提出了变法的重要性,并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在他的生平中,有许多值得一提的事迹。嘉庆十五年,他考取秀才;后来,他又补任廪膳生,并在道光二年的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在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聘请下,魏源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这是他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一部分。在道光九年,他参加会试,但未能中榜,此事让他深感国家危机。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魏源更加坚定了爱国的情感。他参与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虜。此后,他辞归,立志著述,最终完成了《圣武记》,这是一部叙述清初到道光年间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的小说。在书中,他提出人才论观点,即国家要重视人才培养,而不应只注重财富积累。

接着,在道光二十四年,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分发江苏任职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他依据林则徐所辑资料编成《海国图志》,这是一个探索如何通过学习西方科技以强化国家防御能力的大作。这本书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年,由于种种原因,如被革职再复职,再次辞去官职,最终潜心佛学,其法名承贯。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