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我的名字远达,字默深,又有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我是汉族人,出生于湖南邵阳隆回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七岁时,我开始在塾师刘之纲和魏辅邦的教导下学习经学史,每晚常常苦读到深夜。母亲看到我过度勤奋,每晚都设定了一个时间让灯光熄灭,让我休息,但每当老师熟睡后,我就会用被子遮住灯光继续阅读。

九岁那年,我参加了童子试,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在考试中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问题,对此我回答说:“腹内孕乾坤。”考官对我的回答非常惊讶。这之后,我顺利通过了秀才考试,并且在明年的辛未科中补上了廪膳生职位。嘉庆十八年,我参加了癸酉科的选拔贡试,并最终成功成为举人。

随后,我全家搬到了江苏扬州新城。在道光二年,也就是壬午科中的时候,我再次参加考试,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举人的称号。我受聘于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参与编辑了一部《皇朝经世文编》,共计120卷。此外,还协助江苏巡抚陶澍处理漕运和水利等事务,并撰写了一些相关论文,如《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

然而,在道光九年的会试中,与龚自珍一起落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打击。但随后的几年里,他与我共同面对社会的变革,我们成为了知名的人物。当社会危机加剧,比如江华瑶民起义,以及鸦片战争爆发时,他的爱国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后来,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工作期间,当英军侵略威胁日益严重时,他直接参与抗战并亲自审讯俘虏。他见证了政府内部腐败和战乱,不满而辞去职位,以致力于著述为目标。他完成了一部关于清初至道光年间军事历史及制度的大作——《圣武记》,其中提出了人才论观点:“财用不足国非贫,而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

他还依据林则徐辑录西方地理资料编写了50卷本的地理书籍——《海国图志》,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世界各地的地理、历史、政治制度等信息,为探讨如何强化国家力量提供了参考。他提倡学习西方制造船舰和火器等先进技术,同时主张改革军队训练方式,以应对外来威胁。在他的著作中,他还提出了“以夷攻夷”,即学习其他国家的方法以增强自己,以及主张创办民用工业,使国家富强起来。

最后,在咸丰元年的高邮知州任上,由于一些原因遭到革职,但不久又复职。不过,由于个人健康状况恶化以及时代动荡不安,他决定辞去一切官职,投身佛学研究。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即1857年3月26日,在杭州东园僧舍逝世,享壽63岁,被安葬在杭州南屏山方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