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元代诗人,以其高雅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他的生平与文学创作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父母双亡后,由母亲熊氏抚养长大。在家庭中,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颖和才华。少年时期,他就能一目十行,尤其擅长诗词,并受到颜延年的和谢灵运的影响。他的大德十一年(1307)在京城期间,因才华横溢而闻名朝野,被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
随后,他陆续担任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等职务,在任期间,不畏艰险,为民除冤、兴学教导,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以文笔揭露腐败,如对福建文绣局的不当行为,他写了一首诗,直指问题,最终导致该局被取缔。
范梈生活简朴,对待仕途始终保持清高之态。吴澄曾赞他:“若亨父,可谓独立特行之士矣。”但即便如此,他也无法摆脱政治恩怨,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请求回家侍奉病弱的母亲,最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了官职。
他的文学作品多种多样,从日常生活到朋友来往,从社会现实到个人情感,无所不包。他的诗歌以冲淡闲远著称,有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般变化无穷,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般自有神气。在风格上虽有异同,但总体上具有唐临晋帖之美,而非规规刻画古人。这使得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各执一词,但无疑的是,范梈留给我们的是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然而关于他的籍贯,有学者争议是否为江西清江县人,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定论。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范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燕然》、《东方》等20卷,以及其他散文佳作,如《掘冢歌》、《王氏能远楼》,均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