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元代“儒林四杰”之一,于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一月一日出生在婺州义乌稠城。尽管那时正值冬季,但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在这冬日的美好时刻,他在家中呱呱坠地,全家人都为此感到喜悦。他是后来著名史官、文坛巨星黄溍的前身。他的父亲黄铸和母亲童氏,都有着不凡的家族背景。先祖黄中辅,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在南宋被人们传颂。

据《文献公全集》记载,南宋绍兴时期,秦桧篡权后,每当有人提及“奸臣当道”,他就会捕杀之。而那些害怕的人士则因此而畏缩。但黄中辅勇敢无畏,他写下了诗句:“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虽然这一举动带来了风险,但也被视为英雄事迹。

黄溍自幼聪慧过人,有着非凡的才华和俊秀的外貌。他从小就勤奋学习,不仅对古典文学如《诗经》、《尚书》了然于心,还能迅速掌握新知识。他写作能力也非常突出,即便是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也能轻松完成。一时间,他以文章闻名遐迩,并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13岁那年,一篇他的作品《吊诸葛武侯辞》,吸引了学者山南先生注意。这位山南先生曾任月泉书院山长、杭州学正,是一位深厚学问且有远见的人物。他看出了这个孩子的大才,便收他为学生,对他进行了系统教育,使得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当年二十岁左右,黃溍前往杭州继续深造,与一些知名学者交流思想,这段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视野和见识。

回归到故乡之后,他与隐居浦江仙华山的诗人方凤结交,他们共同追求文学艺术,不断创作新作,从而留下了一批宝贵文化遗产。此刻,我仿佛能够听到他们之间激情澎湃的话语,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