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深刻的理解。这里主要是指导如何把握对方的形体变化。如果对方力量强大,速度迅速,我方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而不能用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去应对,只能随着对方的进退快慢而灵活应变。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时机是在对方刚开始动作的时候,即“一动”。因为这时候,对方的速度和力量都还未形成,这是最容易处理的情况。如果错过了这一机会,可以继续破坏对方发力的距离,使他们无法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再次失去这个机会,那么就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受力、转化力,使得在自己身上形成无可击中的区域,对方即使再怎么攻击,也会无效。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对方发力的距离之外到发力的距离之内的一系列操作,是一个高超的知拍技巧。这是一个难以掌握的问题,大多数练习太极的人长期以来都难以解决。
第二个需要理解的是懂劲。这一点在上述通过身体处理对方力量点时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技巧来知道并控制住对方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实战中占据优势。
第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很多人在实战中经常感到:我破掉了他的招式后,再想打他,但他却又变成了另一种状态,所以只能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永远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打击回去。其实,这背后的秘密就在于没有正确把握如何同时进行化和发出力度。在实战中,从不出现先弱后强或先强后弱的情况,而是一直都是阴阳两者共存。而想要实现这种同步化发结合,其关键在于“遇力成桩”。而桩必须是活跃态,一虚一实,用实腿承受力,用虚腿调整重心,并根据对手重心运动来及时调整桩位摧毁敌人的力量。此即意味着,在承受和转化对手向你施加来的力量同时,让你的桩也要活动起来,或前进进行掤挤采肘,或后退使用捋按等技术,或绕行步伐迈出摆扫挒扭等技法。总之,你必须让你的桩既能够摧毁敌人的力量,同时也能够顺畅地展开自己的攻击。
第四,在实战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如何认识对手所施加出的力量大小?无论对手有多大的力量,只要它尚未影响到你,就没有必要担忧大小,因为只有当它真正作用到了你身上才算数。在那之前,没有大小可言;二是在什么程度上认识对手速度快慢?如果对手加快速度,其目的只是为了打乱防御节奏,以混水摸鱼。我如果能够随着他的节奏快速或缓慢地伸缩,那么即使他再快,他仍然无法逼近我的身躯;三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做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这似乎看似与个人素质有关,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掌握各种不同的推举技巧。这要求善于直接释放劲道,无论是我的手脚,都应该能够立即释放出足够的大量能量,这样才能被认为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人士!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做好承受并转换这些外界压力的能力。承受并转换不是仅仅依靠臂部上的功夫,而是全身性的功夫。你需要通过尝试猛烈和高速的冲击,将其应用于整个人身,让每个部分都能成为抵御这些冲击的地方,每个地方都能将这些冲击转变为自身增强或其他形式的情感表达,不留任何空隙。当周围完全充满这样的能力时,你就会达到最高境界。但这是不可能单凭推拿练习完成的事业,它要求我们亲自面临猛烈和高速挑战,以至于我们的整个生命体系变得如此坚韧无比,以至於每一个细胞、肌肉甚至意识层面都学会了接受所有形式来自世界各处潜伏威胁的一切刺激,并且利用它们提升自身以维护平衡状态——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