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正直形象,在宋末元初的文化界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介书生到朝廷官员,再到廉访司照磨,他的一生都在为清风正气而不懈奋斗。

他幼年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其文笔深受颜延年、谢灵运等前辈影响。他在京师大德十一年(1307)时便已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被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不久,即被提升为左卫教授,后又任翰林院编修官。

范梈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他曾揭露福建文绣局对百姓无偿征集女子的事实,这不仅显示了他的勇气,也展现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在江西湖东道知事期间,他对于母亲的孝顺之举更是让人敬佩,但即使如此,他也未能侍奉长期病重的母亲,因为他知道自己必须完成身上的职责。

天历二年(1329),范梈被任命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但因母亲病重,他拒绝赴任,并回到家乡陪伴母亲至最后一刻。当母亲去世后,范梈悲痛欲绝,最终因抑郁成疾而早逝,只活到了59岁。

尽管生命短暂,但范梈留给我们的却是丰富多彩的一生和宝贵的作品。他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人物描写,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说,如《燕然》、《东方》等,以及诗歌作品如《掘冢歌》、《王氏能远楼》,这些作品均体现出他对生活、人性的深刻洞察和非凡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