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元代著名诗人,其生平简介如是:出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父母双亡,他的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不另嫁。范梈自少聪颖,过目成诵,擅长诗词,以颜延年、谢灵运为师。他的大德十一年(1307)曾在京城任官,声名远播,被朝臣推荐担任左卫教授,并后来升迁至翰林院编修官。

他的政治生涯中不畏艰险,在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期间,他巡视偏远地区,兴办学堂教民,同时审理冤案,为百姓疾苦写下了许多感人的文字,最著名的是揭露文绣局的滥用权力之事。尽管他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淡泊和谦逊,与世无争。

文学上,他以《燕然》、《东方》等作品闻名,有20卷遗存,其中《木天禁语》更是对诗歌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在风格上多样化,以清新雅致著称,如其绝句“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于他的籍贯,一些学者认为他可能是恩施人,而不是江西清江县人,但根据历史文献和地理位置考证,大部分专家认为范梈确实来自江西清江县。

他的代表作包括《掘冢歌》与《王氏能远楼》,其中,《掘冢歌》描绘了一座旧墓被新的墓葬取代的情景,对生命短暂和轮回有着深刻的寓意。而《王氏能远楼》的酒饮与剑舞,更显露出作者对于生活豪放与不羁情怀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