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与对方交手时,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对方的动作变化。如果对方力量强大,速度快,那么我们不能使用太极套路中的慢动作应对,而必须随着对方的进退速度而灵活调整自己的步伐。

最佳时机是抓住对方最初的动作苗头,即“一动”。这时候,对方的速度和力量都未形成,最易于处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可以继续破坏对方发力的距离,使其无法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不仅无损,还能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如果再次失去这个机会,则要利用自己的身体承受力,并将之化为自身所需,使得对手在攻击我身上也没有有效的地方。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远离自己到靠近自己的过程,是掌握拍击技巧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多太极练习者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点是懂劲,它其实已经在上述过程中开始体现。在处理完对方面部力点后,要做的是,在与对手接触的一瞬间,用听劲功夫来感知并控制对面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胜利。

第三点是化发结合,也就是同化同发。在实战中,一些人经常会感到:我破除了敌人的招式,但敌人却又改变了,所以只能不断地跟随而改變打法。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原因是在于没有实现化发结合。实战中总是阴阳共存,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的情况,要实现化发结合,其关键就在于“遇力成桩”。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活生生的桩,一虚一实,将实腿承受力,同时虚腿调整重心,并根据对面的重心运动来及时进桩摧毁力。换句话说,在承受和转化敌方来的力量同时,让桩也要行动起来,或向前挤掣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走施以摆扫挒扭等劲。总结来说,就是必须让两者同步进行,以桩摧毁。

最后,我提出了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一是在如何认识对方力量大小的问题,无论他的力量多大,只要他还没用它作用到我身上,我就不会害怕,因为只有当它真的作用到了我的身体上才算数,不然大小都不是问题;二是在如何认识对方速度快慢的问题,对方加速只是为了打乱节奏混淆视听,如果我能够随着他移动而快速适应,他即使再快,也很难接近我的身躯;三是在如何做出“急则急应,缓则缓随”的问题,看似只关乎个人素质高低,但其实更看待发力的技巧高下,其秘诀在于善于发出直线劲,无论手脚,在无需任何距离、运用任何方式的情况下,都能立即释放出巨大的力量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太极武术家;四是在如何完成承力化力的问题,这不是单纯的手臂上的技术,而是一种全身性的技能,要通过尝试各种猛烈和迅速的力量,从周围所有部位学会接受和转变这些冲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这并不仅限于推举这样的简单训练,更需要通过真刀真枪、亲自尝试不同的攻击来锻炼,使每个地方都能成为承受一切力的中心,每个地方都能成为转变一切力的源泉,以此达到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