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Toqtoa),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里。他的伯父是元朝大臣伯颜,而他的父亲马札儿台也曾居要职。在脱脱的成长过程中,他受到吴直方等儒学者的影响,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脱脱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善于书法和绘画,并且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15岁时,他开始参与朝廷事务,并逐渐崭露头角。在后来的岁月中,脱斗争与伯颜展开了一场关于权力的斗争,最终导致了伯颜被罢黜。
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一场个人之间的较量,更是反映了元代社会内部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伯颜作为一位权力欲强的人物,采取了一系列排斥汉人的政策,这些政策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弹。在这种背景下,脱斗发动政变,以削弱伯颜的权力并确保皇帝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
政变成功之后,妥欢贴睦尔任命马札儿台为太师、中书右丞相,而脱斗则担任知枢密院事。此后,马札儿台因其贪婪而辞职,而脱斗则继续执掌国家大计,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恢复正义并促进社会稳定。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更化”的时期,是元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儒术在政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除了这些内政改革之外,脱斗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为的是通过学习过去来指导未来的发展。此举显示出了他对于历史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他希望通过记录历史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手段。
总之,无论从个人经历还是政治行动方面看,都可以说逃离是元代末期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家族,而且对整个帝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