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眼见证了蔡龙云的辉煌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武术大师,更是教育家和理论家的楷模。近日,由上海体育学院原创的校园大师剧《蔡龙云》在白玉兰剧场成功首演,该剧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蔡龙云一生的追求与风采。

该剧以蔡龙云的大师精神为纲,以“点线式”结构勾勒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采,从年少时期力挫俄美拳手,到少年心性惹下祸端,再到三十而立知己临门,立志发愿,最终进上体等多个阶段。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他的坚韧不拔和对武德的坚守。

编剧陆军介绍,这部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得益于上海体育学院优质的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资源。在表现大师教书育人、治学正心的同时,也力求能生动展现出上体学子们的青春活力与时代亮色。

武术指导王继强依据剧本与导演构思,结合人物和剧情需要,深研蔡龙云大师武学著作,从中获得创作思路。王继强作为蔡龙云的一位弟子,在打戏的安排上注重套路与打斗承接递进,以华拳和剑术体现蔡龙云大师武学技击性的文化性,以及心正、身正、气正体现其教育性的艺术性。

饰演中年和老年蔡龙云的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余忠,他跟蔡龙云曾有一段渊源。他认为,“蔡先生是一个非常儒雅、非常清澈的人,我深有体会,也很敬佩他。我在他身上能读到很多东西,演绎过他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他的儒雅和谦卑。”

除了武术表演专业的大二学生宋文泽,还有来自休闲学院、武术学院、竞校的同学参演,他们巧妙融合了散打、拳击、跳绳等非常具有上海体育学院特色的运动表验,使得表演精彩纷呈。

刚满4岁的时候,蔡龍雲就开始练习 武術,不久便展示出了惊人的潜力。在早年的记忆里,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练习,一直练到吃晚饭,然后再继续练习直至睡觉。他将自己的修行方式总结为“内外双修”,即内心修养与身体锻炼相结合,是一名真正合格者的标志。

1943年12月14岁的小蓉雲,在上海击败了一位西洋拳手马索洛夫。这次胜利不仅让中国人感到骄傲,也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国防能力。自此以后,小蓉雲被誉为“神拳大龍”。

随后,他又战胜了一位美国黑人重量级拳手鲁塞尔,再次证明了中国华拳之威。此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人称赞他的技术高超,对抗敌人的勇敢无畏,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心怀热爱。

1960年代初期,当32岁的小蓉雲来到了上海体育学院担任教研室主任时,他开始撰写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功夫技巧的手册,其中包括《华拳》、《五路查拳》、《少林寺剑棒阐宗》,这些作品受到了广泛欢迎,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他们了解并学习这些古老而精湛的手艺。

虽然小蓉雲自己说“我不是大师,我是老师!”但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伟大的老师,因为他用实际行动培养了一批又批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则成为推广中华文化宝贵财富的一支力量。而这部舞台劇《小蓉雲》的问世,无疑是一次回顾历史,同时也是向未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