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最佳时机是在于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萌芽,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最易处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可以继续破坏对方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如果再次失去这个机会,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受力、转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无法击中的点,没了这种点,对方的进攻同样无效。这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拍功夫。这个过程,是大多数练习太极的人长期难以达到的难题。
第二个要把握的是懂劲。
这里谈论的懂劵,其实在上面通过身体处理对方力的点时已经开始产生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技巧,知道并掌控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为发挥出超常表现提供条件。
第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和同化同发。
许多人在实战中经常感到:我破解了对手后再去攻击对手,但对手却又变了,所以只能不断调整而永远找不到有效打击的手段。其实,这其中隐藏着的问题是没有把握住如何进行化发结合。实战中,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之说。要达到化发结合,其秘诀就在于“遇力成桩”。而桩必须是活桩,一虚一实,用实腿承受力量,用虚腿调整重心,并根据对手重心运动进行适时调整。而且,在承受和转化敌人的力量同时,将桩放入行动,或前行步式施展掤挤采肘,或退步施展捋按等技巧,或绕步走动施展摆扫挒扭等劲技术总结来说,只有当两者同时发生,就能摧毁敌人的力量。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主动应付,而且还需随机应变,以保持战斗状态,不被敌人所控制。
第四,在实际战斗中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相对于己方威力的大小。当敌方力量再强大,只有当其效果真正作用到己身才算成立;在未被实施之前,没有大小可言,因此不存在大小问题。此外,如果能够避免被直接影响,那么即使其速度快至何种程度,也无法突破我的防御节奏,从而混水摸鱼。我如果能够顺应他们的情况加快或减慢自己的行为,那么即便他们加速,我也能轻松地跟上;反过来,如果他们减缓,我也可以选择跟随。如此一来,他们即使再快,也无法穿透我的防线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迅速且准确地回应情况?虽然看似只涉及体能素质,但实际上更考验的是我们的使用直劲能力,无论是双手还是双脚,只要不需要预备时间、运用法门和周旋,都可以随时释放出巨大的力量者才称得上真正掌握太极艺术六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自身承受和转换他人的攻击。在承受和转换他人攻击方面,我们并不仅仅依靠单纯的手部技能,而是全身参与其中。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亲自尝试各种不同的猛烈与快速力量,以及直至周身每个角落都能接受并转换这些能源为止。但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那些既不会因猛烈冲击受到伤害,又不会因快速变化逃脱视线的人类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