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居寀:一位在宋朝被重视的画家
黄居寀生于唐代末年,入宋后继续担任翰林待诏,他深得太宗的赏识,被授予光禄丞之职,并负责搜访名画和鉴定品目。在当时,他与父亲相同风格的绘画深受宫廷喜爱,因此他在宫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他画家都以他的作品为标准来评判自己的绘画。
黄居寀六十一岁时,出使成都府期间,在圣兴寺留下了《龙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画。《宣和图谱》中记载了他共有332件作品,其中包括《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他的一些传世作品如《竹石锦鸠图》的册页和《山鹧棘雀图》的轴,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他的兄长们也都是有才华的艺术家,但早逝未能像他那样大放异彩。
黄居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竹石锦鸠图》,这是一幅卷轴绢本,以设色技法描绘了一群鸟儿栖息在秋天凋零的栎树上。这幅画展现了一种淡雅而空灵的情感,通过勾点皴擦的手法,将山石细致描绘出来,而竹丛栎叶则采用勾填法表现,使得整幅作品显得质感丰厚。此外,他另一件杰作是《山鹧棘雀图》,这是一幅立轴绢本,以设色技法呈现,一只雄鹰和几只麻雀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翱翔,这不仅展现了对观察与描写的细腻,更体现出对动物生态研究的深入。这些作品不仅继承并发展了“黄家富贵”风格,还获得了“笔下生花,不让其父”的赞誉。
此外,《宣和装裱古老装裱遗制》的存在,以及多个皇帝、明清时期官印玺等藏印增强了这类珍贵艺术品流传至今所蕴含的情怀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