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居寀:一位在宋朝受到重视的画家

在宋朝,黄居寀继续担任翰林待诏的职位,他深受太宗的赏识,被授予光禄丞一职,并被委以搜集名画和鉴定品质的任务。这时期,他与其他画家的作品相比,都以其富丽堂皇、浓艳夺目的风格脱颖而出。因此,在宫廷中,黄氏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他的作品成为了他同辈们衡量优劣标准。

在淳化四年(993年),黄居寀被派往成都府期间,时年六十一岁。在圣兴寺内,他创作了《龙水》、《天台山》以及《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记录了他的作品共有332件,其中包括《春山图》、《春岸飞花图》以及《桃花山鹧图》等。

至今仍保留下来的传世作品有《竹石锦鸠图》的册页,以及绢本版的《山鹧棘雀图》,尺寸为纵99厘米、横53.6厘米,上方由赵佶题写“黄居寀山鹧棘雀图”8字,这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还有代表性的竹石锦鸠卷绢本,以勾填法描绘栎树和几只鸠鸟,其淡雅空灵之气息令人沉醉。

此外,《山鹧棘雀图》的立轴版本,也是非常珍贵的一件,由绢本制成,设色,并且尺寸为97 x 53.6 cm,目前也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展现了黄居寀对观察细节和生动刻划能力,以及对自然生态研究的深入。其中,“山麻雀”的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它们并非常见的麻雀,而是具有特定的脸部特征及习性,不喜欢栖息于人类聚落附近或开发区周边,因此配搭得恰到好处,有着远离尘嚣生活的情境意义。

这幅画像采用工笔匡染法来描绘巨大的岩石、土坡,以及繁密植被,用朱砂填充蕨类植物叶片、鸟喙和爪子,使得技艺接近顾恺之早期所用阴阳法,此种朴拙古意流露无遗。而关于描绘飞翔中的鸟类,则表现出了详实生动写生的新意,最特别的是那些传神般的情态表达,让人感受到艺术家的真挚情感。

在北宋初期,只有一些名家真正留下真迹,这里讲述的是上承唐朝传统、开启写生先例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收藏方面,该作曾经成为宋徽宗珍藏之一,并收录于宣德时期编撰完成的大型目录——宣和书谱中。此外,该艺术品还附带了一系列徽宗亲手钤印,如双螭印、政和印玺等,从而增强了它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流传过程中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