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国民军的铁血将领与黄埔军校的骄子

人物生平:

1904年11月28日,杜聿明出生在陕西省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他的祖辈是当地的封建地主。在少年时期,他深受父亲杜良奎影响。杜良奎曾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并参与了同盟会活动,反对袁世凯称帝。在家庭生活中,由于早年的失去和责任落在自己身上,杜聿明学会了如何经营家务、保全家业。

1923年,他毕业于榆林中学,并在北京结婚。他原本计划报考北京大学,但在京停留期间,他目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因此决定投考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期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参加了讨伐广州商团的战斗。

1925年春,杜聿明随队南下广州后,被分配到何应钦第一教导团第一营第三连担任见习官兼军需上士。不久他被提升为第二排副排长。在那段时间里,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战术战略思维。

北伐战争爆发后,杜聿明先后担任过多个职位,从教导团组织敢死队成员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再到新编第一师第二旅参谋主任等职。他还曾经历过围剿红军的大别山战役,在关键时刻率部穿插,使红軍遭受重创,并获得徐庭瑶首功并晋升少将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聿明继续在前线作战,最终成为第五军总指挥,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倡“操场就是战场”,要求新成立的机械化部队具有“五除”、“三习”的精神,为抗击侵华日寇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