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居寀,自宋入仕仍任翰林待诏,深得太宗赏识,被授予光禄丞之职,并被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之重任。他的作品风格与父亲相似,都富丽浓艳,便于宫廷需求,因此在画院中占据主导地位,他的画风成为其他画家优劣取舍的标准。
淳化四年时,他出使成都府,时年六十一,在圣兴寺绘制了《龙水》、《天台山》和《水石》等壁画。此外,《宣和画谱》记载他共有332件作品,其中包括《春山图》、《春岸飞花图》以及《桃花山鹧图》等。至今传世的代表作有《竹石锦鸠图》,这是一幅卷轴绢本设色作品,上方由赵佶题写“黄居寀山鹧棘雀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他的兄弟居实和居宝也都是当代名家,但早逝未能达到其相同的地位。黄居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竹石锦鸠图》,这是一幅卷轴绢本,以勾填法描绘秋天栎树凋零,以及几只鸠鸟在树上或山石旁觅食啄饮。这幅作品展现了黄氏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对动植物生态研究之细致,对自然景观描绘之生动,是当时乃至后世同行所称道不已。
另一个重要作品是《山鹧棘雀图》,这是一幅立轴绢本,以设色技法表现了一些栖息在巨岩上的鸟类,其中尤以一种叫做“麻雀”的鸟类为特色,这种鸟儿不仅面部没有黑斑点,而且通常不会生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这幅作品结合了工笔匮皴技法,与顾恺之(346--407)一样通过阴阳交错来表现衣纹,使其具有朴拙古意,同时展现出详实生动的写生新意。
此外,这件珍贵文物曾经被宋徽宗收藏,并且记录在《宣和画谱》中,有双螭、宣和、政和及睿思东阁等徽宗藏印,还有理宗缉熙殿宝印、明太祖司印半印及清朝皇帝宫印玺增强了它流传下来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