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宋国公室后裔,其先祖可追溯至宋戴公,乃庄姓始祖。出生于宋国蒙氏之地。曾任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辈,以才学高超而得富贵,但不求仕途,只在短暂时期担任管漆园的小官。
其学问渊博,游历诸国,对当时各家思想深有研究。楚威王闻其才学之高,遣使厚礼邀请为相,而庄子微笑对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见祭祀牛乎?喂养好几年,然后披锦绣,为太庙牺牲。到此时,它想做小猪,不受宰割亦办不到。你快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如乌龟般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终身不作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子的才学不可轻视,其志趣本归老子的言教。他著书十余万言,大多寓意深刻。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顺从自然,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以道家思想著书成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厌恶这种局面,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史记》记载,他的哲学无所不窥,但他的要本归于老子的言教,因此他的著作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以广其意。在哲学上,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将其视为效法自然的大理想。他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的一切,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成就包括文学与哲学方面,其文学作品《庄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杰作,在文笔上雄美,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寓言故事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而在哲思上,他提倡顺从自然,即便是最高尚的情感和最崇高的心灵境界,也必须回到那原初无分别,无差别的状态中去,这种观念体现了一种极端形式的人类理想主义和精神追求。
关于处世哲论,他强调应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彀中,从事物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自身无法避免遭遇挫折的事实,但却能够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这一点体现在他对于君主残暴行为以及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下的态度,以及对个人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上。
总而言之,《庄子》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或历史文献,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独特的人生智慧和精神指南,这些智慧对于理解人类存在及其意义具有持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