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卿的京剧史论研究和票友生涯,究竟是怎样的经历呢?他不仅是一位对京剧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还与演员王佩瑜结为夫妻。然而,在他的生活中,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那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时期,当时的他刚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却选择了离开教师岗位,去北京学习唱京剧。

在那个时代,他父母力劝他不要追求这条道路,但苏少卿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功地完成了3年的学习。不过,由于他的身高超过1.80米,使得当时服装都无法合体,他未能正式登台演出。这段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于挑战、不畏艰难的人物形象。

1927年,苏少卿再次回到上海,这一次,他在高亭唱片公司任职,不仅录制唱片,还主持票房并进行演出活动。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戏曲评论、考证和梨园掌故等方面的写作,为多家报刊撰稿,并且创办了“无敌播室”,在电台上播出老生戏和讲剧坛评论。

此外,苏少卿还自办票房,“国剧研究会”和“苏声社”,每日吸引十几名成员参与,每逢节假日还会邀请名伶名票来场表演。此举持续至1965年他离开上海,这期间,他也出版了一些书籍,如《大戏考》、《袖珍戏考》等,以传播普及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为己任。

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苏少卿是一个以知识和热情驱动的人物,对于 京剧历史、文化以及其发展具有深刻理解。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探索的心路历程,以及不断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