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朝以法律严厉著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度量衡统一、钱币改革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重税和劳役过重、法令苛刻、经济负担沉重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民不聊生,国内外矛盾激化,最终在公元前207年被项羽和刘邦两股力量推翻。

汉朝:成立于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87年),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政策,使得疆域大幅扩展。而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与外来民族侵扰下,该王朝也最终走向衰落,最终在公元220年被曹丕篡夺政权。

三国时代(魏、蜀、吴):自三国鼎立至西晋开创,以曹魏、三国蜀汉和东吴为主要势力,在此期间各地不断发生战争与争斗。其中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对孙权施加压力,而刘备则隐居草庐,从而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段时间内,不仅军事冲突频发,而且文化艺术也发展昌盛,比如小说《三国演义》的成就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隋唐五代十国:隋炀帝尝试恢复强大的中央集权,但因其暴政和对边疆地区的削弱最终导致灭亡。唐初由李渊建立,其后的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帝国版图。此后随着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个曾经繁荣富强的帝国逐渐走向衰退,并最终于907年被朱温篡夺政权结束。

宋金明清:宋代出现了科举制度及其教育体系,以及南宋中叶以后出现的一些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方式。此后金族入主中原,在蒙古人的帮助下取代北宋建立金朝;明清两代,则分别由朱棣攻占南京重新集中所有政府机构所组成。然而由于内部腐败以及外部压力,如满族入关事件,最终导致明清相继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