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年,帖木儿在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出生,其祖先曾担任察合台的大臣。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碣石的一位封建城主之位。"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为多音字,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学术网络第四版中为tiè木儿,并另有注释处于入派三声时期。

1362年,25岁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起兵反抗元朝,而同一年,帖木儿率兵起义,起兵反抗蒙古人。这一时期,他接受了离得很近的邻居波斯文化,在文化意识上倾向波斯文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在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帖木尔希望与明朝建立军事同盟,与中国建交。1370年代至1380年代,他多次遣使结盟明朝,与中国建交。

1393年征服伊尔汗国和阿富汗;北上进攻金帐汗国,但由于萨拉伯卡发生外族叛乱,一改恢复突厥帝国光荣之进军方向,将征服目标由蒙古各汗国转向周围各国。他的大业被阻挠者较蒙古人更可能,因此他师法成吉思汗的屠城策略,将叛乱之萨拉伯卡屠城。他随后远征印度时,也维持同样的策略。

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使其成为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而这段时间内保存了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则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中心。

传说中的帖木儿是河中地区大势底定的人物,在此期间受到了重创。在1364年的某个时候,他扶持侯赛因成为汗。但是在1369年的某个时候,他杀死了西察哈台汗侯赛因,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此后,他对不投降者进行破城并屠城,以畏服各邦。

1941年,当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下令发掘帖木儿陵墓,就在棺椁被打开第二天,即发生了卫国战争,这似乎是一个奇迹性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