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直在北京的官场生涯初期便已展现出了其非凡的才华。随后,他返回津门,投身于盐业管理中。王君直对戏曲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与许多伶人交往,并特别欣赏谭鑫培的演唱技艺。他虽然最初不认识谭鑫培,但却深深地欣赏他的艺术风格。一天,当王君直在某家饭店高声歌唱时,恰巧遇到了谭鑫培,他们坐在邻桌相互交流。这次偶然的邂逅让两人惊叹于彼此的声音和表演风格之近似。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王君直正因酒兴而高声歌唱,正当他最为激情洋溢的一刻,谭鑫培突然听闻他的声音,便转过头来,用一种充满好奇和赞赏的声音对同桌的人说:“这位兄台的声音和表演方式真是太像我了!”听到这些赞美的话语后,王君直感到非常荣幸,这也成为了他与谭鑬培之间友情的一个开端。
从那以后,无论何时谭鑬培有机会到津门,一定会找机会与王君直见面。他们经常一起讨论戏曲艺术,也许可以说,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联系。在1914年,当北京“春阳友会”票社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活动时,王君直毅然参加并尽显才华。此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长芦纲总——但即使公务繁忙,他仍旧抽空去雅韵国风票房观看京剧表演,并且积极参与票房走票工作。
尽管在戏曲界拥有很高的地位,但王君直并不擅长实际操作,比如他面部表情上可能有些僵硬。但就音乐方面来说,即便是在较为复杂的情节下,他都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擅长诸多京剧作品,如《空城计》、《击鼓骂曹》、《坐宫》、《碰碑》、《捉放曹》、《问樵闹府》以及《武家坡》,每一段角色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每个字、每个腔调都能真实地传达给观众。
除了热爱戏曲之外,王君 直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公民。他经常参与义务性的戏剧表演,不仅如此,在文化教育方面也不断进取,有需要向他请教的人们无处不在。余叔岩、孟小冬、安舒元等都是受益者,他们曾经向这个大家庭中的智者请教过很多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即便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对艺术追求依旧是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力量,它能够将不同人物紧密地连结起来,使得我们能够共同享受到这种精神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