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的氛围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行紧密跟踪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吴义强的一举一动。在对话的间隙,记者捕捉到了吴义强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看法。他的言论如同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闪耀着独特光芒。

木质材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构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家具和装饰,更是建筑行业不可替代的材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木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我国已经全面停止天然林资源的大规模商业性采伐,这导致国内外木材供应与需求之间出现了显著差距。2021年,我国木材进口量高达9651万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60%。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并保障国家安全,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吴义强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方案: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小径级木材、枝桠材、竹材、农作物秸秆以及其他低效利用资源进行加工技术攻关,以此来开创一种节能环保型产业模式。此举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大尺寸树干等珍贵原料的依赖,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并优化能源结构,为建设绿色循环经济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他以农作物秸秆为例说明:“过去我们把这些废弃物视为无用之物,但现在我们正努力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人造板产品。”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已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农作物秸秆生产的人造板,该产品具有超越传统材料的性能,如无机成分、高抗裂性、高耐火性等,同时且无任何有害化学品残留,无毒无害,对环境保护更是大大的益处。

作为湖南省——也是全国重要木制品生产基地之一,吴义强指出,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加速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以及打造优势互补型产业集群。他还提出,要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如先进功能材料和生物能源等,使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让更多民众共享这份由绿色发展带来的福祹。

此外,他还谈及到未来对于这些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出的前景:“由于它们拥有独特的地形多孔结构以及丰富化学组分,在储能系统、催化剂吸附剂、光热管理系统以及传感响应器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前景。”例如,将这些生物质改造成柔软液晶膜材料用于电子屏幕,或用于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或者开发出能够催化海水产生氢气这样清洁能源;甚至可以制造出比石油更高效率但更环保可持续性的储能介质……这些都是未来的可能性,而科学探索正是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所必需的一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