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钦光,海南省文昌市龙马乡尾搪村人,1896年出生。他的父亲名为诗祝,母亲是陈氏,他有一个妻子也是陈氏,并且还有姐妹各一。他聪慧机灵,从小能说会道,为家中所宠爱。他的父母为了支持他读书,将家中的积蓄用于教育他。在家乡的私塾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业,然后随着当地的一位教师——舅父陈宜得学习,12岁时入读抱罗市的罗峰高小。
1912年,在父亲去世后,与兄长书燕相依为命。兄长心肠仁慈,对弟弟的学业成绩感到自豪,因此决定培养他成才。在1913年,他进入广州初级师范学校深造。
1915年,当袁世凯称帝并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约时,全国陷入哗然之中。郭钦光义愤填膺,以学界名义在广州市东园举办国耻大会。他在台上激情洋溢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同时谴责北京军阀政府卖国行径。这场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们,使他们感受到了爱国的情怀。
毕业后,他回到故乡务生小学任教,并大力宣传男女平等,还发起了剪短发运动来挑战封建礼教。他不仅关注教育事业,也关注社会改革,让自己成为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
1919年的春天,当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时,郭钦光也加入了这场革命。他与北大学生一起上街抗议,但遭到了赵家楼卫兵的暴力对待,这些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反抗的心理。在医院期间昏迷不醒,只有偶尔清醒过来听闻同学们关于爱国活动的情况,那种胜利的笑容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而那份气愤和牺牲精神则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向自由和独立。
郭钦光的事迹影响遍及全国。当他的消息传出后,每个城市都举行追悼大会。在这些追悼大会上,不仅有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大批代表,还有各种挽联和花圈,用以纪念这位献身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英雄人物。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共同铭记这一悲剧,同时加强了民众对于救亡图存、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尊严的认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