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字茂世,新蔡鮦阳人。父亲谌曾任中书郎。从小便展现出放达的性格,为胡毋辅所知。在太兴末年,他担任吏部郎,以常饮酒废职闻名。他酿造了一种酒,让它熟透,然后在主人家醉倒至瓮间盗饮,被掌酒者缚住。第二天,当主人发现是自己吏部时,不禁惊讶地释放了他。这次事件后,毕卓邀请主人宴席于瓮旁,并致醉而归。他曾经说过:“如果能拥有几百斛的美酒,一边用右手拿着杯子,一边用左手拿着螃蟹钳,在船上跳舞,就足以让我满足一生。”不久后,他因推荐由尚收郎胡母辅之而被授予官职。在当时动荡的朝政环境下,他选择保持距离,不参与权力斗争,与好友们共度时光,如同“八达”。他与朋友们一起享受生活,却也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故而成为笑谈:醉倒于邻人屋檬边,被误为盗贼,最终被释放。一场意外让他的名字传遍民间,即使到李白时代,也有人提起这段故事。
毕卓的一生充满了才华和豪迈,但也有一份自嘲和幽默感。他曾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自此衰矣。”并在门前题匾“游息书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在政治上的得失之后,他最终成为了温峤平南长史,在军事和治理方面都有显著贡献,最终去世。
齐白石笔下的《毕卓盗酒》画作流传至今,其中题词“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反映出了毕卓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品德。而他的墓址位于安徽临泉县鲖城镇,有着宏伟威严的青砖结构建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此外,还挖掘出大量五铢铜钱、洒壶及一块刻有“吉士夫人”的砖迹,这些遗留物彰显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