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我的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出身于湖南邵阳隆回人,我在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曾任高邮知州,但晚年弃官归隐,全心致力于佛学研究,法名承贯。

我认为学习应该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并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我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我生平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出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从小就勤奋学习,不满足于常规教育,我常夜读至深夜。当时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问题,我回答:“腹内孕乾坤。”这让考官大为惊异。

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在明年的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后,我又在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在道光二年的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之后,我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还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

但在道光九年的应礼部会试中,与龚自珍双双落第,这让我感到失望。但随后与龚自珍齐名,我们相互激励。这段时间社会动荡,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更加愤激,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期间,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我见到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所以辞归立志著述。在完成了《圣武记》的同时,我提出了一些人才论观点,如:“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而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也。”

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中,以知州用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等多个方面,对强国御侮作了探索。我提倡创办民用工业,使国家富强,并要求革新,“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予以批判,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而努力。

咸丰元一年授高邮知州,在公余整理著述完成了《元史新编》。虽然遭遇坎坷,但他仍然潜心学佛,最终咸丰七年的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逝世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被葬於杭州南屏山方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