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奠定元代戏剧基础。晚号已斋,或称一斋叟。出生于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又有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地的说法,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列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成就最为显著,有传言存67部,但现存作品仅18部,部分是否确系其手笔,未有定论。我最著名的作品是《窦娥冤》,此外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以及散曲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我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对社会艺术价值极高。塑造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匀、炒不爆、一粒铜豌豆响珰珰”的形象,被誉为“曲圣”。

我善于驾驭语言,将语言风格与题材相结合,从民间文学中吸收土语方言,以古典诗词中的鲜活字词提炼出来,使得反映人物身份性格更贴切,又能恰到好处地烘托渲染表现元剧本色。我生活的时代黑暗而动荡不安,我所创作的剧作深刻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揭露官场黑暗,也热情歌颂人民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了我剧作基调。我对男女恋情方面写下的散曲最多,对妇女心理刻划细致入微;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我散曲风格豪放,用词泼辣风趣;通俗自然口语化,可表现出曲的本色。此外,我喜用白描手法善写景,用比喻生动形象,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