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61年出生在莱芜大官庄村(今属莱芜市钢城区),家境贫寒,从小就读于外祖父家。1879年中秀才,1900年中举人,1911年赴菏泽任省立第六中学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里,他支持学生自治会组织各种研究会,并为“心学会”指导者之一。他首先支持妻子放足,因此获县政府颁发的“放足褒奖”,并支持妹妹和女儿到外地求学。

在“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支持并参加师生反帝反封建的活动,以心学会为中坚,掀起菏泽地区的师生罢教、查封日货等事件。这一系列行动使他声名远播,被泰、莱、新、费、蒙、沂、肥七县推选为广州非常国会议员。1921年南下广州,与孙中山领导的政府工作密切合作,参与制订各项除旧布新法令。

后来,他多次被推举担任重要职务,但也因仗义执言而得罪当权者,最终引退回乡。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再次投身教育事业,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任教,并多次被选举为各类代表和参议员直至晚年的生活。他一直保持乐观姿态,对新中国建立表示赞赏,并活到了1953年去世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