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才华横溢和卓越的官途生涯著称。早年登进士第,并在贞元十六年的宏词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逐步升迁至宰相之位。穆宗时期,他曾被贬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但不久后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左拾遗、右补阙等职务。在宪宗时期,他因勤奋学习而受到赞赏,被赐予绯鱼袋,并转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穆宗即位后,杜元颖再次升迁至户部侍郎承旨,并于长庆元年三月被授予同平章事,加上柱国、建安男。这段时间内,他仅用短短一年便从补阙一路晋升至辅相,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例子。他以此得到了皇帝的深信赖,但也因此引起了军民的不满,他们对他的高效率工作感到疲惫。

太和三年,一场灾难性的战争爆发,当时南诏蛮族攻陷了戎、巂等州,并侵入成都城。当时杜元颖正值出镇蜀州,没有做好防御准备,而郭钊则成功击退了蛮族的大举进攻。随着蛮族大队人马撤离,大批蜀人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有数万人在大渡河边哭泣,最终有千余人投水自尽。

由于杜元颖未能有效防守边疆,被认为是导致战争扩大的原因之一,最终他因罪被贬为循州司马,在那里去世。临终前,他请求赠官,最后得到湖州刺史的礼遇。此外,还留下了一卷五题诗,其中有一首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