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唐代政治家,以敏捷的文字和卓越的才华闻名。其生平跌宕起伏,自贞元十六年登第,一路高升至宰相,再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然而,他在穆宗时期遭到贬职,最终被降为左拾遗、右补阙。后来,随着宪宗的称赞,他再次受到提拔,并担任知制诰一职。
杜元颖之所以备受信任,是因为他手笔敏速,在翰林中充学士期间曾获宪宗赞赏。此外,他还曾因勤奋而获得金紫之荣。在穆宗即位后,他又迅速晋升为同平章事,并加上柱国、建安男之封。
然而,杜元颖最著名的是他的对策。在昭愍帝即位初期,由于童心多僻,对奢侈生活有所追求,而杜元颖却以简朴待遇自己,被认为是固保恩宠的一种方式。这段时间里,他极力减少开支,不仅工作无虚日,而且军民都对此感到怨恨。
太和三年,当南诏蛮族攻陷蜀州时,杜元颖面临重大的考验。他虽然没有有效防御,但还是率领左右固牙城,与蛮兵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大量士女悲痛欲绝,有数千人选择了死去,而不愿留下被俘虏的命运。
最终,当时的人们将这一事件归咎于杜元颖不恤三军,因此他遭到了监军小使张士谦的责难,最终被贬职至循州司马。而其他官员,如崔璜、纥干臮郢州长史卢并唐州司马,也因与他共事而遭受牵连,最终也因此失去了官职。
尽管如此,杜元颖依然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其五题诗一卷中的某首诗仍然流传至今,为人们所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