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唐代诗人,生于790年,卒于816年,其时期为中唐。字长吉,以工乐府诗闻名,与李益齐名。其父晋肃,因与子讳音相近,有“避讳”之说,但韩愈力主其应试,无奈礼部官员昏庸,未能应试。仕途失意,他投身文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写作上。他在京城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友人共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及李杜等多方面影响,将这些元素融合于自己的笔下形成独特风格。他擅长使用奇特想象和语言,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奇语瑰丽的句子,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银浦流云学水声”、“玉轮轧露湿团光”。他的作品多以古体为主,不写七律,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喜欢探讨神话故事和鬼魅世界,用大胆且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的艺术境界。在同时代,“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他独树一帜。在短篇方面,他尤有成就,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杜牧赞扬他:“骚之苗裔。”王夫之则认为:“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并将他与李白并列。沈德潜评价:“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
尽管有评论指出他的作品过分雕琢求奇,有些语意晦涩,但总体而言,他的想象力丰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