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唐代政治家,以其卓越的国学知识和敏捷的文字功力闻名。他的仕途起始于贞元十六年的进士考试,并在宏词中脱颖而出,逐步升迁至宰相一职。在穆宗时期,他被征召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但不久后因政绩受影响,被贬至循州司马。
然而,在太和年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左拾遗、右补阙,并进入翰林院充当学士。他以手笔敏速著称,宪宗曾对他赞誉有加。后来,他又历任户部侍郎承旨、同平章事等高位,为官期间多次求取珍异玩好以固恩宠,但也因此引发军民的怨恨。
在昭愍帝即位之初,由于他的奢侈行为,加上面对南诏蛮族的侵扰,他遭到猜忌,最终因未能有效防御蛮族入侵,被贬出京城。当时蜀中的人民受到极大苦难,有数万人悲痛欲绝,不得已投水自尽。最终,杜元颖在贬所去世,其遗体赠湖州刺史。而他留下的五题诗一卷,其中有一首流传至今,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份见证,也是对他的怀念与批评。